VOC主要包括烷烃、烯烃、芳烃、醛类或酮类等物质,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,而且部分已被列为致癌物,如氯乙烯、苯、多环芳烃等,部分VOC对臭氧层也有破坏作用,如氯氟烃和氢氯氟烃。
车内VOC大多来自车内涂料后油漆,为减少材料VOC对人体产生的健康危害,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涂料产品,并在2015年1月26日,开始对涂料等产品,在生产、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,征收消费税,只有在施工状态下VOC含量低于420克/升(含)的涂料,才可免征消费税。
VOC浓度过高时,很容易引起急性中毒,轻者会出现头痛、头晕、咳嗽、恶心、呕吐;严重时会出现抽搐,并会伤害到人的肝脏、肾脏、大脑和神经系统。
经国外医学研究证明,生活在VOC环境影响中的孕妇,造成胎儿畸形的概率远远高于常人,并且有可能对孩子今后的智力发育造成影响。
VOC挥发性有机物测试服务
车内空气VOC测试
GB/T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
HJ/T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
汽车零部件VOC测试
日本汽车工业协会 |
JASO M 汽车内饰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检测)测试方法 |
丰田汽车 |
TSM0508G VOC采样袋检测方法 |
尼桑 |
NES M0402 汽车内饰零部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试方法 |
马自达 |
MES CF 090 汽车内饰件VOC检测方法 |
本田汽车 |
0094Z-T0A-0000 汽车内饰件VOC检测方法 |
通用汽车 |
TS-BD-003 车内零部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试方法-袋子法 |
现代汽车 |
MS300-55 汽车内饰件VOC散发测试方法 |
铃木 |
SES N 2403 挥发性有机物散发控制标准 |
上海汽车 |
SMTC 5 400 018(V1) 轿车内饰零件VOC测试方法(袋式法) |
长城汽车 |
Q/CC SY248 车内非金属零部件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 |
汽车材料VOC测试 |
|
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 |
VDA275 汽车内饰材料甲醛释放量测试 |
VDA277 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总碳散发测试 |
|
VDA278 热解吸气相色谱法VOC和FOG排放测试 |
|
VDA270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特性测定 |
|
德国标准化学会 |
DIN 75201 汽车内饰材料雾化特性测试 |
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学会 |
SAE J1756 汽车内饰材料雾化特性测试 |
通用汽车 |
GMW15634 车内装饰材料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测试方法 |
GMW15635 车内装饰材料醛酮类物质散发测试方法 |
|
GMW3205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特性测定 |
|
GMW3235 汽车内饰材料雾化特性测试 |
|
GMW8081 内饰材料室内排放测试(静态顶空GC-MS) |
|
大众汽车 |
PV 3341 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有机化合物排放测试 |
PV 3900 汽车内部空间的构件气味检测 |
|
PV 3015 内装饰非金属材料可冷凝组分测定 |
|
PV 3925 汽车内饰材料甲醛释放量测试 |
我国的VOC法规
2008年3月1日,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牵头制定的《HJ/T 400-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》的行业标准实施;2011年,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《GB/T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》国家标准,并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实施。
GB/T 是中国第一次就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发布国家标准,填补了我国车内空气质量长期无标准的空白,使我国市场上的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终于有法可依。
标准主要适用于销售的新生产汽车,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使用。
《指南》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、甲苯、二甲苯、乙苯、苯乙烯、甲醛、乙醛、丙烯醛的浓度要求,与世界卫生组织(WHO)及日本汽车工业协会(JAMA)限值的对比情况见表1所示。
我国整车VOC标准限值与其它同类标准的对比表
No. |
物质 |
我国标准限值 |
WHO限值 |
日本JAMA |
1 |
苯 |
0.11 |
—— |
—— |
2 |
甲醛 |
0.10 |
0.10 |
0.10 |
3 |
甲苯 |
1.10 |
—— |
0.26 |
4 |
二甲苯 |
1.50 |
4.8(24hr) |
0.87 |
5 |
乙苯 |
1.50 |
22(1 year) |
3.80 |
6 |
苯乙烯 |
0.26 |
0.26 |
0.22 |
7 |
乙醛 |
0.05 |
0.05 |
0.048 |
8 |
丙烯醛 |
0.05 |
0.05 |
—— |